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理念的贯彻落实和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原生态自助旅行逐渐盛行, 因此全国各地都相继推出了具有当地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 吸引游客前往。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和旅游文化大省自然不能落后,目前旅游文化产业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
一、 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 受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影响, 与内地省份相比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但是据统计, 有 25 个少数民族同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其中 15 个为云南特有的, 体现了典型的“大杂居、 小聚居” 的少数民族生活特点, 创造了各具特色又和谐共存的绚丽多姿的多元民族文化, 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一块对外宣传的“瑰宝” 。
( 一) 云南民族文化的基本情况。
包括汉族在内的 26 个民族的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了悠久丰富和多样化的云南民族文化。一方面, 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历史、 民族语言、 民族文字、 民族服饰、 民族风俗等, 千百年来独立发展, 自
成体系并流传至今,呈现出差异化和多样化; 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人民交往的加深, 各种人文风俗互相学习、 互相交融,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宝库和民族文化资源。
( 二) 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2015 年云南省累计接待国内国际游客 33419. 27 万人次, 其中国际游客 1075.32 万人次,同比增长 7. 75% ,旅游业总收入达 3281. 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 09% 。另据相关统计,2015 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增加值约 907 亿元,比 2014 年提高了近 10% ; 占云南省全省 GDP 的 6. 6% 左右,比 2014 年提高了约 17% 。同时, 旅游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近 700 万人,纳税超过 100 亿元,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 目前云南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 部分民族文化濒临失传。
长期以来, 云南地区一些特有的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边远山区或是闭塞的地区, 无法融入当今社会的生活中,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从小接受汉语教育和现代课程学习,已经无法使用本民族的传统语言进行交流。又如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或是传统手工艺, 只有很少的老年人能够变现, 如果这些人过世了, 那么他们所掌握的舞蹈或是民族手工艺就会消失。
( 二) 过度开发破坏传统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支撑,旅游产业不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但是前些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包括云南在内的全国各地都忽视了这一根本,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无节制的使用, 对很多历史文化古迹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 导致旅游文化误入歧途, 很多游客在匆忙的旅游中都忽略了民族文化真正的传承。
( 三) 云南生态和文化的不协调。
目前云南很多旅游景点没有注重将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或是贪图旅游景点的“大” 和“全” 每个地方都大量建造类似的人工景点, 忽视了旅游的自身价值, 无法突出云南与其他省份以及省内不同地区之间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给游客造成千篇一律的感觉。
三、 新媒体时代给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一) 新媒体时代给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带来的机遇。
1. 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
新媒体是相对报纸、 期刊、广播、 电视等传统媒体于近十年来发展起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 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卫星等渠道, 以及电脑、 手机等移动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
形态。由于其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 海量性与共享性, 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一经推出就受到青年人的喜爱,因此得以迅速传播。
2.“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的优势。
2014 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 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部与缅甸、 尼泊尔、泰国等国家重要的陆上交界地,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促进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带一路” 国
家整体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 二) 新媒体时代给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带来的挑战。
1. 信息安全威胁。
新媒体时代依靠的是强大而海量的信息,而信息安全问题却屡见不鲜, 严重影响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对网络技术的好感。如果网络平台和传播平台受到安全威胁,那么用户的信息就有被攻击或窃取的危险, 从而降低了新媒体对于旅游文化内容的传播广度和速度。
2. 国内景点的竞争。
虽然云南省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色丰富,旅游项目较多, 但国内各省份都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且各具特色。特别是云南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捷程度还不及中部和东部地区,还需要在自身建设上下大功夫。同
时,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 不全面, 导游欺客等不文明行为还时有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云南的旅游形象和品牌。
四、 新媒体下促进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 一) 抢救濒临失传的特色艺术。
虽然很多云南民间的风俗、 音乐、 服饰等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进行保护, 但是如果没有传承和发展, 这些民族文化早晚还是会消失, 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信息技术抢救濒临失传的艺术并且进一步发扬光大需要投入一番力量。我们可以借鉴若干年前京剧音配像的形式,利用现代舞台和数字化信号技术将这些特有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 吸取其中的精华, 进行梳理和编纂,让它们得到很好的保存。
( 二) 以新媒体传播平台为载体。
随着无线通讯设备和信息化技术发展, 新闻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如形式上可以分为图片、 音像、 广告、 电影等, 形式上则可以分为广播、电视、 微博、 微信等传媒,这些都可以作为云南旅游文化的传播渠道。我们可以将云南的风景名胜和特色民族文化制作成微视频、 微报道等,利用各种公众聊天平台, 如微信朋友圈等方式,直接、 生动且快捷地传播到每个用户的手机中, 大大减少了信息传播空间的制约,大大缩短了信息文化交互的时间,增强了互动,扩大了信息辐射的范围。
( 三) 加强市场化运作。
近年来很多电视剧电影都在云南取景,通过播放, 让观众领略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美景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对云南的民族特色文化进行统一的整合包装,在讲述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其生动形象。同时加大对云南本土电视节目的整合和市场化运作, 打造出在全国范围都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电视节目, 发挥文化艺术、 新闻出版、 音像电子等领域的优势, 做出符合本土特色的新闻传播平台。
( 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云南的旅游文化是世界自然资源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 根据云南民族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加大与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和交流, 特别是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 的战略号召,组织专门力量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途径, 进一步提高云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新媒体时代带给云南旅游文化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我们所必须迎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平台,云南的旅游文化产业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走在全国的前列。